医疗救助惠民生 困难群众有“医”靠
“感谢医保好政策,救了我妈妈的命!”近日,家住长沙的蔡女士的女儿来到津市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和医药服务管理股办公室,将“济困扶危、人民福音”的锦旗送到股长李楹手中。
(现场图片)
2024年8月1日,户籍地位于湖南省津市市毛里湖大山社区居民蔡女士因心肌梗死花费医疗费用高达92万元,其中全自费13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5万元、大病保险报销40万元、医疗救助报销5万元,医疗再救助9.24万元,综合报销比例达75.26%。
这只是津市市医疗保障局发挥医保三重保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津市市医疗保障局充分发挥多层次医保制度综合效应,优化完善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待遇落实,强化梯次减负功能
津市市分类分档确定了救助比例和年度救助限额,提高了医疗救助兜底保障功能。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按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经三重保障制度报销后,政策内自付达到7000元以上仍有致贫返贫风险的,经申请后给予再救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对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含再救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年度个人累计自付住院医疗费用高于1万元的部分,按救助比例60%给予救助。
全面覆盖,救助对象精准识别
津市市医疗保障局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医保部门监测预警、审定费用;民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镇(街)负责申报公示审批的多部门协同机制,高效推动第三类医疗救助工作开展。2024年全市实施第三类救助和再救助24人次,救助金额39.7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经济压力。
优化流程,提高医疗救助效率
对第一、二类救助对象,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一单式”结算;对第三类救助对象和再救助对象,在完成审核后10个工作日内将医疗救助资金汇入救助对象银行账户。营造让救助人群“少跑腿、快就医、看好病、多省钱”的就医救助环境。津市市医疗保障局不断强化数据筛查,精准监测预警,进行事前事后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避免保障不足或过度保障,杜绝人情救助、关系救助等现象。
( 责任编辑:印俊闻 编辑:张道玲 供稿:庹宜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